2019年8月25日下午2點,,在市圖書館一樓大廳讀書樂基地,,舉辦了一場精彩的小書蟲藝術(shù)課《昆山三寶—昆石》
活動開始老師通過《米芾拜石》的故事讓小朋友們知道古代文人對石頭的喜愛和癡狂。先讓小朋友們觀察形狀各異的昆石后又在黑色的卡紙上設(shè)計出自己喜歡的昆石形狀,再引導(dǎo)小朋友用錫紙展示昆石“透,、皺,、瘦,、漏”的特點,。本次活動讓小朋友在更加熱愛昆山和昆山文化的同時,也提升鍛煉了小朋友們的觀察力,、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。
依據(jù)《昆山縣志》記載昆山原名婁縣,梁大同二年(公元536年),,才正式更名為昆山,。真正的“昆山”其實指的是昆侖山,昆侖山盛產(chǎn)美玉,,歷來有“玉出昆岡”之說,。人們常用“昆山”來指代出產(chǎn)玉石的山。昆山,,人杰地靈,,既涌現(xiàn)出晉代陸機、陸云這樣的才俊,,玉峰山也出產(chǎn)美麗的玉石,,因而遙借昆侖山的名字,將這里命名為昆山。
昆石與靈璧石,、太湖石,、英石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石,。一件上好的昆石,,放置在案頭,玲瓏剔透,、雪白晶瑩,、峰巒嵌空、千姿百態(tài),,所以又稱作玲瓏石,。昆石被人們分為雞骨峰、胡桃峰,、雪花峰,、海蜇峰,楊梅峰,、荔枝峰等十多個品種,。除了潔白如玉,一般還要具有“透,、皺,、瘦、漏”四大特點,。所謂透,,即要求石峰要玲瓏剔透;皺,,即要石塊有波折,,有層次,有變化,;瘦,,講究石峰的挺拔清秀;漏即漏空,,使石峰更富有情趣,,令人玩味。昆石的清理技術(shù)被列入非物質(zhì)遺產(chǎn)名錄,。
隨著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和社會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,人們的物質(zhì)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,昆石的價值再次得到重視,,玩石,、賞石、藏石掀起熱潮,人們通過欣賞昆石,,不僅看到了一方石頭的美,,更看到了峰巒疊嶂、飛泉流瀑,、風(fēng)起云涌,。從中更可以升華出對無暇品格、高潔精神,、淡泊人生的追求,,達到“物我合一“的超脫境界,吸引更多熱愛昆山文化,。昆石這張城市名片,,將愈加引人矚目。








